既然有兩種結構,那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?采用什么結構比較合適呢?通常情況下,MPP系統因為要在不同處理單元之間傳送信息(請注意上圖),所以它的效率要比SMP要差一點,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,因為MPP系統不共享資源,因此對它而言,資源比SMP要多,當需要處理的事務達到一定規模時,MPP的效率要比SMP好。這就是看通信時間占用計算時間的比例而定,如果通信時間比較多,那MPP系統就不占優勢了,相反,如果通信時間比較少,那MPP系統可以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,達到高效率。當前使用的OTLP程序中,用戶訪問一個中心數據庫,如果采用SMP系統結構,它的效率要比采用MPP結構要快得多。而MPP系統在決策支持和數據挖掘方面顯示了優勢,可以這樣說,如果操作相互之間沒有什么關系,處理單元之間需要進行的通信比較少,那采用MPP系統就要好,相反就不合適了。
通過上面兩個圖我們可以看到,對于SMP來說,制約它速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那個共享的總線,因此對于DSS程序來說,只能選擇MPP,而不能選擇SMP,當大型程序的處理要求大于共享總線時,總線就沒有能力進行處理了,這時SMP系統就不行了。當然了,兩個結構互有優缺點,如果能夠將兩種結合起來取長補短,當然最好了。